呼和浩特是内蒙古自治区首府,全区政治、经济、文明、科教和金融中心,国家前史背景和文明名城,我国北方沿边区域重要的中心城市。
呼和浩特有着悠长的前史和光辉灿烂的文明,这儿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,是胡服骑射的发祥地,是昭君出塞的目的地,是旅蒙商家互市之地,是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交汇、磕碰、交融的前沿。
呼和浩特市内有很多的博物馆与文明史迹,市内有距今50万年的古人类石器制造场大窑文明遗址,有始筑于公元前四世纪战国时代的我国最陈旧的“赵长城”,有公元一世纪作为“胡汉和亲”前史见证的昭君墓,有世界上唯一用蒙古语文字刻写的地理图金刚舍利浮屠,有被誉为“释教修建模范”的席力求召。
除此之外,这儿还有五塔寺、大召、万部华严经塔、昭君博物院、呼和浩特公主府等等奇迹,不乏其人。呼和浩特许多景点中,最精华、最经典、最不容错失的,当然是这“青城十六景”了!
12月15日,“冰雪青城·悦动北疆”呼和浩特市冬天冰雪活动(北京)推介会发布了呼和浩特“青城十六景”。“青城十六景”浓缩了青城16个典型的天然人文景象,它们分别是:大窑怀古、青冢拥黛、白塔耸光、塞上老街、五塔映月、屏藩朔漠、白马访古、丝路匠心、敕勒长歌、神牛回眸、哈素夕照、圣水叠翠、杏坞番红、玉带花海、马鬃飞雪、青山观日。
早在鸿蒙初辟之时,人类文明就在大窑村刻下了痕迹。大窑遗址是已知世界面积最大的古人类石器制造厂。这处旧石器时代遗址,存在4个不一起期的原始社会文明,证明了内蒙古自古以来便是人类繁殖生息之地,是中华民族远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,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维护单位。
昭君墓又称青冢,是史籍记载和民间传说中汉朝明妃王昭君的墓地。呼和浩特市昭君博物院其前身为昭君墓文物维护管理所,始建于1981年,2006年正式更名为昭君博物院。昭君博物院是依托王昭君墓,以博物馆区为根底,集文物保藏、维护研讨、展示和社会教育于一体的“一院多馆”格式的遗址性博物院。
万部华严经塔,建于辽圣宗时期,因塔身涂了白垩土,通体皎白,故俗称白塔。塔高55.5米,是一座八角七层楼阁式的砖木混合塔,是呼和浩特区域现有时代最久,通体最高的古修建。
兴建于明万历年间的大召门前西侧有一条横街,立了牌楼,名为塞上老街。是一条有上百年前史的商业街区,整条街区修建仍旧保留着明清式修建风格,是呼和浩特的前史背景和文明街区之一。
金刚座舍利浮屠,俗称“五塔”,是小召属召“慈灯寺”(俗称五塔寺)院内最终一座修建。五塔寺始建于清雍正五年(1727年),雍正十年(1732年)完工,五塔坐落寺院之重重殿宇的后边,是我国古代修建艺术的创造,也是我国各族劳动人民一起发明文明的前史见证。
“漠南榜首府”——绥远城将军衙署始建于清乾隆二年(1737年),是一品封疆大吏绥远城将军的府第,是其处理边远当地业务、当地政务以及其家眷日子起居的场所。这儿,红墙盘绕,回廊幽静,一砖一瓦静默无声,一树一花四季轮回,凝望着近三个世纪的世事变迁。先后有79任将军、20任署将军、都统曾在此工作,是内蒙古区域政治、经济、文明变迁的集中体现,是当地史志的重要载体。
呼和浩特博物馆,始建于1957年,前身是内蒙古博物馆,是呼和浩特市前史地标性修建之一,因其顶端有白快马腾空飞跃的造型,被称为“大白马博物馆”。
呼和浩特雕塑艺术馆、呼和浩特世界雕塑园与内蒙古博物院、内蒙古美术馆,以及草原丝绸之路公园一起构成了首府5.6公里的“文明轴带”。作为城市文明新地标,呼和浩特雕塑艺术馆修建面积2.5万平方米,设置了主雕塑展馆、专题展馆、艺术家工作室、多功能会议厅、咖啡厅、文创店及配套商业区域,努力打造雕塑艺术“产学研”的归纳基地,成为大众品鉴文明、艺术家创造沟通的重要场所。散步在呼和浩特市世界雕塑(馆)园里,似乎与大师邂逅、沟通。曲径通幽处,造型各异的雕塑著作引得市民停步欣赏。
敕勒川草原坐落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新城区,是集草原维护、修正、文明于一体,交融参观、休闲等多功能的天然生态草原旅行景区。
老牛湾以明成化三年(1467年)建成的老牛湾古堡而出名,黄河从老牛湾入晋,表里长城从这儿交汇,晋陕蒙大峡谷以这儿为初步,我国黄土高原沧桑的地貌特征在这儿显示,大河奔腾的绚丽景象在这儿再现。
黄河浩荡涌进,在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西南角留下一湾明珠——哈素海。哈素海有着“塞外西湖”之称。湖里水质肥美,盛产草、鲢、鲤、鲫、团头鲂、武昌鱼等鱼类及河虾蟹。湖面芦苇荡内繁殖着各种鸟类,腾空起飞时回旋扭转在烟波浩渺的湖面上,岸边凉亭水榭柳绿成荫,碧水青山相映成辉,组成一幅非常壮丽的图景。
圣水梁又叫“神水梁”,归于横亘内蒙古中部阴山山脉中的大青山一部分,人称呼和浩特的后花园,在呼和浩特市以北30公里左右。景区内有高山草原、赵长城、原始森林、大峡谷、天然窟窿、怪坡、北魏大墓等景点。旧石器时代古人类活动的大窑文明遗址就在此地。
乌素图,是蒙古语,意为“有水的当地”。乌素图村依山傍水,天然环境美,被誉为呼和浩特市周边最美的古村落。
大、小黑河充足的水资源滋养了一代代呼和浩特人。早在南北朝时,我国闻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的《水经注》中即有记载。一条被称作芒干水,一条叫做武泉流。隋唐之际的地舆志书上,又曾将芒干水即大黑河称为“蒙水”。到了辽代,才正式将蒙水称为黑水。今后历代沿袭下来,元时是黑水、黑河并称。明时分“黑河二”,但并未清晰巨细黑河之称。直到清代才分称为大、小黑河。至此,黑河的称号才清晰固定下来。
马鬃山因山形酷似马鬃而得名。马鬃山滑雪场休假区是自治区级滑雪旅行休假地和国家AAA级旅行景区,坐落呼和浩特市赛罕区,间隔北京约430公里,从北京动身,两个小时高铁+半小时滑雪场线公交即可抵达。
大青山步道地处大青山国家级天然维护区内地,步道沿线%,植被(林、灌、草)覆盖率到达80%,加上沿途的山沟、岩壁、瀑布等景象资源,天然风光非常壮美;一起,沿途还散布有大窑文明遗址、赤色革新原址等人文景象,是一条集丰厚天然风光和人文前史于一体的景象带。
“青城十六景”展示了天然景象与文明根由,更是天然景象与文明景象的完美交融。文借景生,景因文传。等待更多人来到呼和浩特,沉溺在这美丽的天然与文明之境中,享用一段难忘之旅吧。